Monday, August 23, 2010

我想要的玩具~俄羅斯點頭娃娃




日本UNAZUKIN幸福祈願俄羅斯娃娃/聲控搖頭點頭/療傷系玩具



是不是很可愛呢?


★療傷系玩具,搖搖頭點點頭就讓煩惱全都消除~~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尤其是上班族,因此只要是具有治癒效果(能幫助排解壓力)的商品,不管是聽的、看的、玩的、用的...都很熱賣,尤其前陣子超流行的"治癒系娃娃"系列,就以其無憂無慮天真無邪的造型,及光感應搖搖頭、點點頭的可愛模樣,造成大轟動!
「UNAZUKIN俄羅斯娃娃」商品,可愛的俄羅斯娃娃不倒翁造型,除了超天真如初生嬰兒般的臉部表情十分討喜外,更利用許多美麗動人的大自然景物作為背景,如彩虹、花朵、樹木、可愛菇類等作為設計發想,除了能讓人感覺壓力煩惱全消,也是排解現代人寂寞的好幫手喔~~

此款為可愛的UNAZUKIN俄羅斯聲控娃娃baby ver.寶寶篇

.內有一個會動的聲控娃娃,另一個是可放寶貝臉部照片(不含聲控IC板)使用方法:

只要將下方的絕緣磁條拉出,再按一下俄羅斯娃娃背後的按鈕,對著俄羅斯娃娃說話它就會點點頭或搖搖頭回應您,就好像有人在跟你說話一樣,非常人性化喔,因此一推出就造成大轟動,瘋狂搶購呢!關閉電源也很簡單,只要再按一次按鈕或等3分鐘無聲的狀況下,它就會自動關閉喔,超方便~~
共有四種回應模式:點頭一次、點頭二次、搖頭一次、搖頭二次。

Friday, August 13, 2010

綠豆爽~

豆爽 (Tau Suan)



烹調方法:


材料1
綠豆片 : 300克 (洗净, 浸水4小时)

鹽 : ½ 汤匙

斑斕葉 : 5 片


材料2
水 : 1 ½ 公升

糖 : 150克

斑斕葉 : 5 片


材料3 (混合攪均勻)
蕃薯粉 :50克

水 :1 杯


配料油條 : 5條 (切小段)

1)把材料1放進蒸盤内拌均匀,大火蒸30min,取出,待用

2) 把水和糖放進鍋内煮开至糖溶

3) 投入斑斕葉煮一下子,然后撈出葉子丢掉

4) 慢慢加入材料3的混合液,不停搅煮至所需的濃稠度就好

5) 加入已蒸熟的綠豆片拌均,熄火




Tau Suan




Ingredient A:


300g mung beans (rinse, soak in water for 4 hours)


½ tsp salt


5 pcs pandan leaves




Ingredient B:


1 ½ liters water


150g sugar


5 pcs pandan leaves




Ingredient C: (mix well, sieve)


50g sweet potato flour


1 cup water




Other Ingredient


5 nos Yau Tiew (cut into small pieces)




1) Mix well Ingredient A, steam over high heat for 30mins,remove from steam wok for later use


2) Boil water, stir in sugar till dissolve


3) Put in pandan leaves, bring to a boil , remove and throw the pandan leaves away


4) Slowly stir in Ingredient C solution till syrup is thickened.(must keep on stirring)


5) Add in cooked mung beans, stir well,turn off burner

Tuesday, August 3, 2010

馬來西亞傳統飲食~咖吔醬


是聽人家說,來新馬一定要吃熱咖啡咖吔吐司,看似平凡無奇的組合,其實珍貴的地方就在它的配料和技術。


對當地人而言,早餐或下午茶時刻,來一份咖吔土司,再配上一杯黑咖啡,就是振奮人心的休憩時光


什麽是咖吔醬?如果真的要概括地說,只能說它是一種果醬:椰子果醬。






咖吔醬(Kaya,Seri Kaya)是馬來西亞新加坡非常道地的食品,kaya在馬來語有富足的意義,由於咖吔顏色像黃金,所以由此得名。一般咖吔由椰汁椰漿雞蛋砂糖牛油等材料隔水加熱撈勻做成。


除了原味(我首推楊協成品牌;這罐頭可是賣到英國去了咯~),還有椰糖及斑蘭味道三種。


這就是原味(楊協成~)



這是椰糖口味~


這就是斑蘭口味~(近期P最愛哦~)








在陽光懶洋洋的午後,吹著和風,剛從烤爐蹦出來的吐司上,一抹咖吔+冰凍的奶油塊~Umm~~你也來一份如何?




















聽誰在唱歌

一個女孩愛唱歌、一首關於愛的歌~

疑似HEBE單飛力作~

馬來西亞的傳統零食——KUIH DODOL粿加蕉

這是一種位于馬來西亞半島(西馬),一個叫馬六甲(Malacca)的地方的名產小吃。
傳統上擁有兩种口味~
椰子(Brown) 、榴蓮(Light Brown) 。
現在也有斑蘭口味(Green)。

好的DODOL口感QQ嫩嫩的(有點油膩,像是華人傳統年糕,也像台灣麻薯),味道非常濃郁但是不會太甜。








相信大家對於它的中文名稱“粿加蕉”感到疑惑吧~

其實是來自DODOL另外一個名字KUIH KACAU,KUIH是馬來語“糕點”的意思,KACAU也是馬來語“攪和”的意思,如果你了解製作它的過程,你們就會明白為啥叫“攪和”了。
其實一直以來除了村裡的大慶典,結婚等喜慶外,幾乎都很難吃到傳統的DODOL。因為過程費時費力,原料雖然看起來簡單,但其實十分講究,就拿幾個來說說吧~
糖~必須是馬六甲椰糖;馬六甲椰糖的生產,并不複雜,主要的材料是黑糖也就是从甘蔗汁提煉出来的初糖,这黑糖与現代超市所能買到的,经过加工净化后的黑糖的有点差别,超市的黑糖颜色較淡,缺少一种濃烈的甘蔗香味,而椰糖更多了一股椰香。另一种主要原料就是从老椰子刨絲后擠出来的濃椰漿。然而,時至今日,馬六甲的椰糖都还是家庭式的小作坊生產,從未曾有過大型的批量生產。

糯米~雖然現在很多都直接使用糯米粉製作,可惜都不能達到傳統用石磨直接磨出來的粉漿製作出來的效果。
椰漿~聽說這個也有講究哦~DODOL用的椰漿不能是嫩椰或老椰攪出來的,而是要熟椰子提煉出來才行,當然之間的差別也不是PP我能夠了解咯~

所以大家大概能想象,只是準備原料都是一項大工程啊~

至於製作過程有多累?我想你們可以參考看看以下視頻~

Resepi Masakan dodol (buatan kampung)







何谓马来西亚华人——我们是马来西亚人,但不是马来人,我们是华人,但不是中国人 - 人在海外 - 佳礼网络社区综合论坛 ~ 马来西亚中文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何谓马来西亚华人——我们是马来西亚人,但不是马来人,我们是华人,但不是中国人 - 人在海外 - 佳礼网络社区综合论坛 ~ 马来西亚中文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请大家转载】在校内发了第一篇过后,真没想到校内影响
力那么大,能传得那么广。于是,我突然有一个想法,想有
意识地运用校内的这种影响力,让大家更好地认识马来西亚
华人这个群体。当然,以下只是我个人的想法,只代表我个
人的立场。我的朋友,请帮忙转载,当帮我一个忙;大马同
胞,也请帮忙转载;不认识的朋友,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稍
有可取之处,也请帮忙转载~谢谢大家啊!



第一、尴尬的存在



场景1

当我刚到中国时,人们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总是:“你的汉语
怎么说得那么好啊?”紧接着“来到中国多说年了?”、“
难道是从小学汉语吗?”



场景2

当时我和中文系的辩论队一起看01年的国际大专辩论赛决
赛,马来亚大学的三辩提到“日本军在南京大屠杀凌虐我中
华妇女”,有位同学问我“你们也提中华妇女吗?”



从我到中国以来,以上的情况遇上了无数遍,于是我很早就
想写一篇文章来告诉大家:马来西亚的华人是一个什么样的
存在。这个题目很大,我只能从我切身的体会和感受来写这
篇文章。



缘起

先用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历史背景来做开场白。1840以来
,中国进入了一个动乱的时期。一方面,好些中国人想往外
逃窜;另一方面,西方列强想捉苦力到东南亚地区为他们服
务。于是,大量的中国人(尤其是福建、广东一带)就散布
到东南亚各个地区,其中就包括了马来西亚。



尴尬的存在

当人家问我“你的汉语怎么说得那么好啊?”这么一个简单
的问题时,我还真觉得这不是一句话就能解释的问题。最简
单的回答就是:“因为我祖先是中国人”,但是有人又会问
:“那么为什么好多印尼人就不会说汉语了呢?”问题的复
杂之处就在这里。

从迁居到马来西亚,我们的先贤就特别重视中文的教育,通
过私塾、宗祠等单位教授三字经、四书五经等教材,后来随
着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而改革。这个时期,我们的祖先基本
上还是以中国人自居,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就有二十九人是华
侨、抗日战争时期全体华侨出钱出力、著名的华侨陈嘉庚创
办厦大、集美大学。。。。。。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

后来,随着居住马来西亚日久,我们的命运渐渐在这片土地
上生了根。从马来西亚(大马)方面来看,我们开始更多地
关注大马的政治,与马来族、印度族联手争取从英国的殖民
统治中独立。从中国方面来看,周恩来总理提出:华侨应在
其居住地生根发芽。但是,不变的是:我们始终坚持自己的
母语教育。

在印尼,由于当地华侨没有组成统一的阵线,于是他们不能
拥有中文名字、不能庆祝农历新年;在中国人普遍认为完好
地传承了中华文化的新加坡,李光耀总理主动地消灭了中文
教育,关闭了新加坡唯一以中文为教学媒介的南洋大学,全
体人民学习英文,于是目前多数新加坡人的母语是英语。如
今,随着中国的崛起,中文的“经济”价值日益提高,许多
东南亚国家才掀起了“汉语热”。唯一的例外是马来西亚,
因为我们的先贤从头到尾就没有以“经济”作为考量,而是
从“民族文化”出发。

那么,难道马来西亚就没有遭遇当地政府的阻挠吗?有!而
且很大!马来西亚教育终极的目标是:以马来语为唯一的教
学媒介语,换言之,华语、淡米尔语的中小学迟早都得消灭
。60年代,大马政府规定:只有以马来语为教学媒介语的
学校才能获得政府的津贴,于是许多中文中学纷纷改制,变
为政府中学。这时,我们的先贤,以林连玉先生为代表,明
确地提出:学习母语是每个民族的天赋人权,即使不要一分
钱的津贴,我们也要办独立中学!

于是,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保留了下来,华小以及民办的独
立中学、学院形成完整的中文教育的体系,甚至创立了“全
马来西亚独立中学统一考试”,受全球各高校承认(除了马
来西亚的大学),我们基本上就是以这张文凭为基础考进北
大的。在这个过程中,多少先贤抛头颅、洒热血,林连玉先
生被褫夺公民权、好多人被大马政府关押、无数的民众以自
己的血汗钱支持独立中学。



但是,来到中国,没有人知道这一切。不止中国,我相信全
世界的人都不知道这一切,不知道被我们称为“族魂”的林
连玉,不知道马来西亚的华人用血、汗和泪水来争取母语教
育的权利。于是,中国的同学反过来问我们:“为什么你们
会说汉语?”时,我真觉得这是巨大的讽刺。



尤其,当中国同学问起我:“为什么你们也说‘中华妇女’
?”时------尽管不理智------我还是立时火
了:“为什么日军侵袭时,马来西亚的华人要出钱出力?为
什么同一年发生缅甸风灾和四川大地震时,我们华人对后者
的捐款额要远远大于前者,我们难道就没有资格称自己为‘
中华民族’吗?”



当我来到北大的图书馆文学图书时,看着满目的“美国文学
”、“印度文学”。。。。。。当我看到“新加坡文学”,
而没看到“马来西亚文学”时,我更感到十分凄凉,以至于
讽刺。我们浴血抗战,创建了一套完整的中文教育体系,有
完整的“马华文学”,而这一切在中华文化的发源地---
---中国是得不到承认的。反倒是曾经废除过南大的新加
坡,由于其更为强大的国势,反而被认为是在海外完整地传
承了中华文化的国家。



“尴尬”之处就在于此:努力地捍卫中华文化,不为马来西
亚政府承认,亦不为世人所知,里外不是人。这就是马来西
亚华人第一种存在:尴尬的存在。



第二、独立的存在



独立的存在,另一个说法是孤立的存在。“马来西亚华人”
这个词儿意味着:我们是马来西亚人,但不是马来人(中国
朋友最大的误会~囧);我们是华人,但不是中国人。于是
,一种特殊的群体和文化产生了,独立于世界之林。



我们跟其他马来西亚人(例如马来人、印度人)的差别很明
显,黄皮肤在一片黑色的人海之中额外显眼,不同的语言、
不同的文化。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相处得十分融洽--
-----马来人其实真的是很好相处的,什么种族冲突全
是政府搞出来的-------整个群体都受到马来族极大
的影响,这就铸成了我们好多的共同点,而与他们的这些共
同点恰恰就是我们和中国人的相异之处。



最明显的差异就是口头表达。首先是口音,我朋友总说:“
看你的时候一点都不像外国人,但你一说话我们就马上知道
了。”在辩论赛场上时,我的一口马来腔更是显得极为突兀
。所谓马来西亚口音,大概就是广东腔+福建腔,翘舌少、
轻声较少(个人认为)、没有儿化、语调趋平。其次是词汇
,以中文词汇为主体,再加上各种方言、马来语、英语的词
汇,各种语气词“啦”、“咯”、“哄”层出不穷。大家有
兴趣的话,可以去百度打“马来西亚VS中国”,马上就能
找到许多具体的例子。



但是,我以为:更深层的差距不在嘴巴,而在脑子里。有一
次,中文系的徐艺峰师兄领着我们留学生辩论队讨论一个辩
题,他最感叹的就是:“如果是跟中国学生讨论,第三个衡
量标准一定是‘何者更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建设’。”看看中
国同学的课就知道,什么思修、毛概、邓小平思想、军事理
论,这些似乎都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很远。冷战时期资本主义
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分家就决定了我们意识形态上的不同




撇开这个问题不谈,即使同样都继承了中华文化,两地的继
承也是有所不同的。在这里,大部分的人都信仰“无神论”
。但是,我们那里好多人都还信仰观十八罗汉、观音娘娘、
关公、济公、齐天大圣等,不一而足。不止大量的神庙,我
们还保留了大量的宗祠、会馆,并且还在华人社区发挥着一
定的作用。由于我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还算有一定的了解,
以上这些还不足以让我惊讶,真正让我吃惊的是中国风气的
开放。校内校外,情侣相拥亲吻的情况无所不在,这还真不
是我想象中的中国。当然,我们那里也有很开放的人,但是
可以肯定的是:马来西亚的华人普遍上要比中国人保守得多
(嗯~至少跟我的家乡相比)。



此外,许多大马华人一致公认的是:中国学生真的很多“学
术牛人”,大体上比我们那儿的人要勤劳的多。中国人多竞
争大,我所认识的每位同学一个个都是从高考的腥风血雨中
杀出来的英雄豪杰,他们那股永不言倦的冲劲着实让我们折
服。相较而言,马来西亚人则比较慵懒,更倾向于做自己喜
欢的事、享受自己的人生。因此,我们玩起来比较放浪形骸
,比较不顾形象,大声吵、大声笑、大声闹。



既不是马来人,也不是中国人,我们仿佛就是另一种程度上
的混血儿,所以或许我们有点孤单。但是,这或许就是我们
独特的优势:既传承了悠久的中华文化,又成长在一个相对
宽松自由的舆论环境,想法更自由、更多元。所以,即使我
们这个群体在世界上似乎很孤立,但如果让我有机会选择,
我仍然愿意出生在马来西亚,当马来西亚的华人。



第三、悲壮的存在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句俗语在马来
西亚人身上得到绝佳的体现。在过去,马来人、华人、印度
人曾经联手争取了国家的独立;但是,随着马来人逐渐独掌
大权(再注:对马来人的抨击仅限政治人物),华人、印度
人的地位也日渐衰弱。首先,马来语成了唯一的官方语言。
再来,马来西亚教育的最终目标定为:“使马来语成为唯一
的教学媒介语”。



但是,最大的转折点是六、七十年代的“五·一三事件”。
由于华人比较刻苦耐劳,比其他的民族来得富有,无形中造
成了民族间的矛盾。出于权力斗争的目的,政治人物鼓动马
来人屠杀华人。于是,第二任首相敦拉萨借此宣布国家进入
“紧急状态”,顺势上台,颁布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法令。在
经济上,每家公司都至少要雇用30%的土著(其实就是马
来人和其他极少部分的少数民族);在教育上,大学也实施
固打制,要保留一定的份额给土著。此外,对中文教育的打
压更是变本加厉,影响力最大的就是改制事件,即不以马来
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政府中学都领不到政府一分钱的津贴




打压归打压,但是马来西亚华人依然在暴风雨中茁壮成长。
如第一篇所述,我们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中文教育,各领域
人才辈出。大家熟知的梁静茹、曹格、光亮皆是马来西亚华
人;大家现在人手一支的U盘是马来西亚的潘建忠发明的;
在华语辩论界上,马来西亚以其犀利的辩风在世界上占有一
席之地;如今,马来西亚的十大首富中也大部分是华人。



但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很可悲的现实。大马华人自
己创办的独立中学培养了无数英才那又怎样?全世界大部分
高等学府都承认我们的统考文凭时,唯有马来西亚政府不承
认!马来亚大学在辩坛创出赫赫威名那又怎样?在政府控制
下的马来亚大学还曾经试图禁止马大的辩手参赛!梁静茹、
潘建忠等辈就更加可悲了,许多人都以为他们是台湾人!潘
建忠自己就说过:“如果我留在马来西亚,不可能会有今天
的成就。”因为在马来西亚,华人发展的空间有限,报国无
门又无法自我实现,不出国发展还能怎样?



于是,马来西亚的华人成长是成长了,可是那跟政府什么毛
关系都没有。因为我们政府很慷慨,在全世界都在争夺人才
时,我们政府眼看马来西亚出现人才外流的滚滚洪流仍然可
以视而不见!在马来西亚大力提倡向外吸纳人才时,去看看
,有多少马来西亚的人才在新加坡工作!有一次,我们国家
的首相到新加坡访问,探访一间医院时,竟然有一半以上的
人用马来语跟他致敬!这是何等的讽刺!



我原本把第三篇命名为“令人骄傲的存在”,可是后来改成
了“悲壮”。的确,我们有很傲人的成就。可是,在我们有
心报效祖国时,却只能被不公平的政策拒之国门。马来西亚
那么一块宝地,没有天灾、资源丰富、文化多样,又居于世
界要冲,如果真的有英明的政府,摇身变为世界强国绝非难
事!反观新加坡,没有什么自然资源,又是弹丸之地,可是
,现在我们只有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国家成了新加坡的腹地,
眼看着从马来西亚分离出去的新加坡一天比一天强大!这种
感觉真的很复杂,真的很难以言喻!



谓之“悲壮”,我想应该甚为贴切。

Sunday, August 1, 2010

[转帖] 母熊救小熊 真情流露

美國阿拉斯加一頭小黑熊被困在網子裡,黑熊媽媽想盡辦法要幫小熊脫困,親情流露的畫面相當感人。黑色小卡車從樹林裡拖出一個漁網,網子裡還困著一隻小黑熊,驚嚇的吼叫亂竄,另一頭大黑熊還緊緊的跟著。位在阿拉斯加的小木屋旁,一隻小黑熊掉到掛在樹林的白色漁網裡,屋主先用車子把漁網拖到草地,想辦法要救出小熊,熊媽媽更急,緊跟著不放,用嘴巴、用爪子,用盡氣力的想破網救子。煞費苦心的熊媽媽終於把小熊給救了出來,緊緊的抱著小熊,再也不放手,和一旁等待的另一頭小熊,母子三人直奔回樹林裡。 屋主(影片上载者:Bear cub got tangled in a fishing net. We attempted to free the cub, but Momma freed it before we could.)